学院主页
教师博文
教师博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本科生培养 >> 本科生教育 >> 教师博文 >> 教师博文 >> 正文

国家认同和爱国主义



时间:2022-09-26 作者:法如克·叶尔波力 点击:[]

民族国家的本质要求,就是民族对国家的认同。没有一定程度的国家认同,一个国家就不可能取得民族国家的形式。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不仅标志着国家获得独立,民族获得解放,人民获得民主权利,而且将新的国家建立在民族认同的基础上,实现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统一,构建起一种全新的国家形式,即民族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国名就表明,中国是中华民族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民族国家的建立。

国家认同包含着爱国主义的情感态度,但又不止于爱国主义的情感态度,而是进一步关涉这种情感态度的根源,也即从自我存在的本体性关联视角来看待国家与个人的关系。“国家认同其实就是一个通过强化自我同一性的感知能力和反思能力占有对象世界的过程。”国家认同并不仅仅涉及爱国与否以及如何爱国,而是成为个人自我安身立命的根源之一,关涉的是一个人自我存在的本体性规定。换言之,国家认同并不只是一般意义上的爱国,这是显性层面的国家认同,更重要的是如何将国家认同融会于个体自我规定性之中,成为个体自我完善的中心所在。一个人只有“把自己融入国民国家的现实生活中,在心理上确立对自己国家的归属感和忠诚感,才能最终在统一的身份认同状态下获得自己的社会角色归属感并最终实现自我的价值”。正是在这个层面,一个人无法与自己的国家相剥离,国家认同已经融会在个体的生命本体之中,成为自我存在的一部分。

国家认同乃是个体发展到一定阶段不可或缺的精神需要,是个体存在之自我规定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认同不仅是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所提个体发展之归宿感需要的重要部分,尤其是个体深层归宿感的需要,同时也是一个人自我实现需要满足的根本性依托,即一个人的自我实现总是需要一定的公共场域,国家无疑是现时代个体实现自我的最重要的公共场域,致力于国家社会的完善,成为个体提升自我价值、扩展生活意义的重要源泉。

每个人的自我都是依托于周遭环境而一点点建构起来的。我们不可能培养无偏见的世界人,我们总是会有某种偏爱,也即对建构着我们自身的某种生活情境以及这种情境中所蕴含的生命理想持偏好态度,因为它们就原初地、先行地建构着我们的自我本身。换言之,基本国家认同正是我们在世的基础性身份,或者说基础性存在。一旦我们试图培养抽象的世界人,训以貌似科学而完整的理智型的知识教化,实际上就会淘空个体发展的基础性内涵,使得个体无法扎根脚下的土地。

上一条:用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解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下一条:用积极的心态面对一切困难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