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主页
教师博文
教师博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本科生培养 >> 本科生教育 >> 教师博文 >> 教师博文 >> 正文

从中华民族到中华民族共同体



时间:2022-08-11 作者:法如克·叶尔波力 点击:[]


“中华民族”这一概念最早仅仅是指汉族,是由梁启超先生提出,随着中国革命的发展,革命派提出“五族共和”的政治原则,自此,中华民族这一新概念开始被普遍接受和使用。20183月,“中华民族”被正式写入宪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202010月“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中提出要让“中华民族凝聚力进一步增强”。各民族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形成起决定性作用,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是形成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必然结果。

中华民族共同体表现为我国56个民族因长期的历史渊源,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活方式上有着共同的情感认同和理性认知,有着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历史与现实。在国际局势复杂,部分地区冲突动荡不断的现今社会,只有国泰民安才能国家强盛,只有民族团结才能社会长治久安,只有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高度认同才能人民幸福,正所谓合则共赢、分则俱损,汉唐的兴盛与近代的沉沦,皆是由此。

2021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理念。”对我国这个多民族国家来说,全国各族人民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文化认同汇聚起来就形成了共同体意识,将这个共同体意识付诸实践才能获得国家的富强、社会的长治久安、人民的幸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概念的提出标志着我国民族工作已经进入新时代,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实事求是的高尚品格,成为指引民族工作改革和发展的重要航标,是全国各族人民必须要努力践行的实践准则。自十八大以来,我国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到相关表述经历了从20145月的“牢固树立”到20149月的“积极培育”再到201710月正式提出“铸牢”的发展。首先是20145月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会议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要“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观点,并强调要最大限度团结依靠各族群众。其次是在20149月第六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的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同年12月被正式写入《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意见》。201710月,党的十九大正式确定下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表述,并写入党章。2020 9月,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不断巩固各民族大团结。”


上一条:摆脱情绪“怪圈” 下一条:给逆袭的小伙点个赞!

关闭